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5-07-10 来源: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2年4月21日在区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区长  张宏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07年以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团结带领全区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区六届人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完美收官和“十二五”良好开局,为建设富裕和谐美丽首善新城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区域经济持续增长 五年来,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2.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1.8%;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翻番。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55.5亿元,同比增长19.6%,是2006年的2.6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2.4亿元,同比增长27.5%,是2006年的3.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36亿元,同比增长44.4%,是2006年的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6.7亿元,同比增长22%,是2006年的3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01亿元,同比增长48.8%,是2006年的2.7倍。

——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五年来,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6%;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8%。201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4亿元,同比增长3.8%,是2006年的1.8倍;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9.5亿元,同比增长26%,是2006年的2.8倍;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2.6亿元,同比增长14.1%,是2006年的2.6倍。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9.0∶50.5∶40.5调整优化为2011年的6.1∶53.1∶40.8。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五年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年均增长15.9%。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9050元,同比增长14.4%,是2006年的1.8倍;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7752元,同比增长20%,是2006年的2.1倍。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到落实,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积极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妥善解决群众信访诉求,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全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五年来,我们重点做好了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加强三大园区建设。近年来,坚持以三大园区建设为平台,着力拓宽发展空间,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促进产业块状发展、集聚发展,加快了产城融合、产程一体化进程。濮东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1.46亿元,新修园区道路20条,总长29.8公里,供水、供电、供气、排污等配套建设同步跟进;新上超亿元项目21个,完成投资35.8亿元;2011年,濮东产业集聚区获得“全省十快产业集聚区”和“全省对外开放先进产业集聚区”荣誉称号,在全市产业集聚区观摩中获得第一名。中心商务区累计新上及续建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商业项目18个,其中超亿元的项目13个;山东银座、丹尼斯百货和玉门大厦等建成营业,银座国际酒店、联华城市广场和物华国际城项目等已开工建设;208亩土地综合开发完成招拍挂。东北庄杂技文化旅游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000万元,项目投资8000万元,建设农家杂技小院8家,扩建了杂技学校,开通了东北庄旅游专线公交车,建成了全国第一座单体杂技博物馆;温泉度假村、澶水湖景观和杂技文化广场等项目已开工建设;国家和省、市领导多次到东北庄视察指导,中国杂技之乡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二)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以濮东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平台,坚持 “退城入园”,引导城区周边工业企业向集聚区集中,着力打造工业长廊,强力扩张工业经济总量,强力推进工业产业升级,初步走出了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目前,全区工业企业总数达到53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家。2011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4.8亿元,是2006年的2.8倍,工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9%。我区被命名为“河南省石油机械制造基地”,石油机械加工园区被命名为“全省首批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园区”。2011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企业服务先进县区”,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工业强市杯”竞赛第一名。

(三)大力加强项目建设。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坚持推行县级领导干部分包重点项目责任制,成立了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推进组,重大项目实行了联审联批和保姆式服务,通过创新早餐会、晚餐会和周调度、月点评、季观摩等多种机制,有力地推动了重点项目建设。五年来,建设市控重点项目85个,完成投资94.1亿元;争取中央资金扶持项目44个,完成投资7526万元。

(四)大力加强招商引资。推行“二分之一”工作法,区、乡办党政主要领导轮流外出招商。设立了驻上海、浙江台州招商办事处,组建了10个专业招商团和35个招商小分队,创新了驻地招商、亲情招商、以商招商、组团招商等多种方式。坚持凡是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不引进、不是高科技项目不引进、投资额在亿元以下的项目不引进。五年来,签约项目80个,合同投资总额345.2亿元;引进市外资金86.3亿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6838.9万美元。2011年,全区市外资金实际到位35.9亿元,是2006年的5.3倍;实际利用境外资金2850万美元,是2006年的4.9倍,我区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区”。

(五)大力加强城市联创和城区综合提升。认真履行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的职能,主动承担各类城市创建任务,强力实施中心城区综合提升工程,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五年来,投资1500万元高标准打造江汉路、玉门路、长庆路、任丘路精品示范路4条,集中整治16个城中村、8个集贸市场、24个大杂院和117个“三无”小区,达标围墙建设、沿街商店门头牌匾改造工作成绩明显,“六乱”现象得到基本遏制,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协助配合濮范高速、工业大道、濮北片区、长庆片区等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和服务中原油田建设。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尧当、赵村、子路坟、李家楼、戚城等5个村城中村改造已启动实施,建设安置房2.7万平方米;胡干城、杨干城等产业集聚区内的9个村已完成迁村并点规划编制。

(六)大力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以设施农业发展、造林绿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四项重点工作为抓手,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五年来,共完成土地流转6000亩,发展设施蔬菜面积5500亩,温棚总数增加3500座,年产蔬菜15.6万吨,产值2.8亿元,净收入1.18亿元。完成造林面积1.2万亩,植树80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21%,建设特色经济林0.8万亩,建成了石佛店金阳光400亩经济林示范园和岳村邢庄、胜利办戚城屯两个千亩苹果基地,林业生态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全区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6507吨、22202吨、7895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提高到46%。进一步加大水利投入,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施水利项目工程11类40个,完成投资5500万元,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万亩。投资1380万元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农村3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对国道、省道沿线9个市级重点村进行了综合整治,高标准打造东北庄、石佛店样板村2个。投资3060万元,建设农村道路110公里,实现了农村公路村村通。坚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将岳村乡29个行政村规划合并为金岳、澶东、澶龙3个大型新型农村社区,其中澶东社区已开工建设。

(七)大力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五年来,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8项,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93项,建成市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4个,专利申请量达到1438件,我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和“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努力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投资1.75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1所,建设教学楼16栋,建设面积达15.6万平方米,校安工程推进速度在全市县区中连年位居第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合格率均达到100%,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五年位居全市各县区之首。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建设乡级综合文化站2个,农家书屋67个。新农合覆盖面持续扩大,全区补偿参合农民389687人次,补偿金额3310.05万元,两乡卫生院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有效减轻了农民就医负担。切实加强疾病防治工作,预防接种52万人次,建立了覆盖全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着力保证食品安全,净化了医疗市场,保障了全区人民整体健康。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和农村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对2所敬老院进行了改扩建,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提升到40%,救济受灾群众2.5万人次。大力弘扬敬老爱老尊老传统美德,广泛开展养老社会化服务和残疾人工作,我区被评为“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区”和“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区”。新增城镇就业6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保持为零,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以内。累计发放廉租住房补贴1200万元,惠及住房困难家庭2725户,经济适用房建筑面积31.2万平方米。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98‰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8%,我区被命名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加大土地违法查处力度,积极争取项目建设用地,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有效缓解了土地瓶颈制约。积极推进节能减排,着力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我区被命名为“全国生态示范区”。

(八)大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坚持把平安稳定作为最大的民生,着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积极开展“环境治理年”和平安华龙创建活动,我区先后荣获“全省农村平安建设先进区”、“全省化解社会矛盾先进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区”、“全省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先进区”、“全省打击两抢一盗犯罪专项斗争先进区”等荣誉称号。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全区5年来没有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认真落实领导包案和信访接待日制度,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及集体上访案件百日整治行动,探索创新“领导干部做群众代言人”模式,妥善处理群众利益诉求,控制非访和越级上访,全区信访形势持续稳定,我区被表彰为“全省信访工作优秀区”和“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区”。

(九)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开展“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大力推进“两转两提”工作,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着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和政府效能,我区被评为“全省政务公开先进区”。坚持依法行政、民主执政,自觉接受和服从党的领导,认真落实和执行区委的重大决策与部署。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全力支持政协参政议政,认真及时办理人大代表议案234件,政协委员提案382件。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积极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广泛开展普法活动,着力增强公民法律意识、法制意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公民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此外,城市民兵和预备役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政策得到落实,审计、统计、史志、外侨、供销、工商、金融、质监、气象、支重、机关事务管理、家属区管理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

过去的五年,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快速发展的时期;是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发展方式加速转变的时期;是城乡面貌显著改变、城乡一体化明显加快的时期;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时期。五年的成绩令人瞩目,是我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区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各位代表!

过去的五年,是我们拼搏进取、奋力赶超的五年,也是争先创优、收获丰硕的五年。过去五年,我们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有效破解了发展瓶颈制约,引进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效益好的工业项目,打造了一批知名度较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商业亮点,办成了一批惠民生、促和谐的好事实事。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形成了园区引领、块状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政通人和的局面已经形成,为实现未来五年的宏伟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各位代表!

过去五年所取得的成绩,是以徐福成同志为核心的区四大班子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结果,是社会各方面鼎力相助、大力支持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区政府向徐福成同志,向工作在全区各条战线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公安干警和武警官兵,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华龙区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三产占GDP的比重相对偏低,与经济发达地区60%的三产比重有较大差距。二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赤字压力增大,用于社会事业发展的资金较为短缺。三是项目建设在建项目较多,投产运营项目较少,个别项目工期时间长,建设速度不够快。四是集贸市场、大杂院、城乡接合部环境较差,治理难度较大;城市“六乱”现象时有反弹,长效机制不够完善。五是城中村改造步伐较为缓慢,迁村并点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艰难。对这些问题和薄弱环节,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克服困难、破除障碍、乘胜前行、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时期,总体上看,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持续求进、率先发展,不断开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与要求,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牢牢把握建设豫鲁冀交界地区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省级石油机械装备制造基地、繁荣富饶整洁美丽的宜居城区、杂技文化和龙文化改革发展实验区四个战略定位,突出实施“商贸富区”发展战略和中心城区引领作用,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华龙区建设成为繁荣、富裕、和谐、美丽的首善新城区。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更加繁荣 到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五个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结构更加合理 按照做大三产、做强二产、做优一产的思路,以结构调整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到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由现在的“二三一”优化发展为“三二一”。

——生活更加富裕 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年均增长10%和12%以上。

——环境更加优美 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28%,节能减排、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完成市定目标。

——社会更加和谐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就业、养老、社保、医疗、教育和住房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全区学前三年教育率达90%以上,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98%以上,普及普通高中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保持在97%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5‰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坚持五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解放思想。用战略思维和宽阔视野审视和谋划华龙区的发展,把华龙区放在全市、豫北乃至全省的大格局中比较和定位,把敢闯、敢试、敢干的胆子放的再大一些,把上级的指示要求、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与本地实际结合的再紧密一些,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子,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业。二是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破除影响发展、制约发展、阻碍发展的旧体制、旧机制,研究制定鼓励发展、支持发展、推动发展的新政策、新办法,建立完善责任明晰、推进得力、督导高效、运作有序的新机制、新举措,在全区形成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三是坚持“三化”协调发展。突出华龙特色,彰显华龙优势,持续探索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进一步强化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拉大城区框架,实现产城融合,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强化工业化的支撑作用,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信息化覆盖广、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着力打造石油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带动和促进商贸物流、金融保险、信息传输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强化农业的基础作用,大力发展以设施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规模化扩张、市场化运作和社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四是坚持组团发展。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心的城区板块要重点发展商贸服务业,以濮东产业集聚区为核心的濮东新区板块要重点发展机械制造业和商贸物流业,以岳村乡为核心的郊区板块要重点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和杂技文化产业。通过块状发展实现三大板块之间的功能互补、优势互补、产业融合和功能衔接,真正形成组团带动、集聚发展的格局。五是坚持改善民生。牢牢把握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把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大财政民生投入,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发展好、实现好、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

各位代表!

未来五年是华龙区基本完成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是华龙区新兴主导产业地位凸现、重大项目集中布局、重要产业带基本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华龙区财政收入和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时期。面对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严峻形势,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从容应对挑战,狠抓工作落实。我们坚信,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人民的奋力拼搏下,今后五年规划的宏伟蓝图一定能够实现,华龙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三、2012年政府工作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区乘胜前进、奋勇争先的重要一年。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机遇与挑战同在,动力与压力并存。从宏观上看,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加大对“三农”、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入。从全省看,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县区的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从全市看,市委、市政府出台了40多项工作机制和政策意见,鼓励各县区竞相发展,并在各县区之间开展联手竞赛、结对竞赛活动。从我区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三大园区已经进入大开发、大建设时期,一大批超亿元的重大项目纷纷开工建设,一整套推动发展的工作机制效应明显,为率先发展、赶超发展激发了活力,创造了环境。我们必须千方百计抢抓机遇,努力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向更高层次迈进、更高台阶跨越、更高水平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一创双优”为动力,坚持持续求进、率先发展的总基调,强力推进“2781”发展战略,即坚持城市管理与经济发展两手齐抓;突出商贸服务业、城市综合提升工程和城中村改造、濮东产业集聚区建设、产业集聚区迁村并点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招商引凤借力发展、文化和社会事业七项重点;强化规划、项目、财力、土地、人才、环境、机制、作风八个保障;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富裕和谐美丽首善新城区的一个目标,争当濮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为全市实现“二三五”赶超目标率先做出贡献。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定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力推动商贸服务业发展。继续把发展商贸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优化产业布局,推进规模化、组团化发展,着力提高商贸服务业对财政增长的贡献率。以中心商务区建设为龙头,启动五星级酒店及配套项目建设,加快经贸大厦、银座酒店、华阳国际大厦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现代商贸广场、万利财富广场二期、亿丰时代广场、崛起时代广场、联华城市广场等项目。以城市综合体项目和专业市场建设为载体,投资17.1亿元推进豫北物流园区、产业集聚区功能区、金桥物流港城市综合体、濮东综合贸易市场等11个重点商贸服务项目建设。抢抓长庆片区和濮北新区建设的机遇,加快滨河商务区建设,着力打造新商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文明路北段华清文苑商业街、富华商业街南段、南海路、中原路龙城天下段等沿街商业开发工作,为商贸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强力推进城市综合提升工程和城中村改造。积极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强力推进城市综合提升工程。高水平打造京开大道、工业大道、106国道、中原路、绿城路、高速路等重要入市口。高标准完成龙乡路南延、中原路和卫都路东延、新东路北延工程。高水平建设中原路、长庆路等示范样板路,完成主干道两侧主要建筑亮化工程。全面开展文明单位与园林单位联创活动,提高中心商务区、濮东产业集聚区、东北庄杂技文化旅游园区绿化、美化水平。坚持标本兼治,全面推进大杂院治理,科学规划城市集贸市场,实施天龙市场、金宇市场、波头集市场、戚城屯市场改造工程,强力推进中原市场、劳动市场拆迁改造,加快大庆市场建设步伐。加快推进数字城管工作,建立完善城市长效管理机制,严格控制城市“六乱”现象反弹。积极做好支重工作,配合市直有关部门完成站前路西延、文化路北延、任丘路西延等10条城市道路的建设工作。按照“群众利益最大化、开发商利益合理化、政府服务无偿化”的原则,通过社会化运作模式,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点推进赵村、戚城(子路坟)、尧当、李家楼、杨干城、马呼屯等8个村的改造工程,超前做好南里商、东白仓、等9个城中村的项目储备及改造准备工作。

(三)强力推进濮东产业集聚区建设。围绕“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功能集合构建、资源集约利用、农村人口有序转移”的要求,推进东延北扩,调整濮东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扩展濮东产业集聚区空间范围。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推动集聚区对外连接通道、环保、生活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和建成道路的绿化、亮化、美化工作。开工建设公园一路、干城路等5条主线11条支路。规划建设生活配套功能服务区,开工建设濮东产业集聚区中小学,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展览馆。综合运用项目准入、要素配置、税收分成等手段,推进同类或关联项目集聚发展,打造产业项目群。中拓管道、上海伽思等18个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投资82.2亿元新上或续建天正电器、欧亚电器、天地人环保、巨源电工等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3个。以圣大、崛起、诚德信等项目建设为依托,投资42亿元重点建设物流、仓储、建材配送、机械配送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年内崛起建材物流园部分建成投用。以龙湖商务广场为平台,完成人工湖景观工程、河南省规划设计院豫北分院大厦、科技信息服务大楼主体工程,开工建设企业总部大厦和五星级宾馆,完成广场东半部绿化。加快推进占地600亩的濮东森林公园建设,力争一年出框架,两年出形象,三年成景区。

(四)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迁村并点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为民,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在土地征用、安置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切实保护群众合法权益,使农村人口能够“进得来、稳得住”,成为真正的社区居民,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受益者和支持者。按照“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和“住宅公寓化、高层化”的思路,加快推进濮东产业集聚区11个村庄的迁村并点工作,制定落实鼓励迁村并点的优惠政策,建立完善领导牵头、部门支持、齐抓共管、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年内重点推进东干城迁村并点工作,完成230户村民整体搬迁。按照“分类指导、科学规划”原则,将岳村乡29个村整合为3个大型农村社区,加快澶东社区建设步伐,力争启动金岳社区、澶龙社区建设,努力为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树立样板,创造经验。

(五)强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鼓励大型涉农企业参与设施农业园区建设,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投资6800万元、建设总占地2900亩的设施农业园区7个,重点抓好现代农业园区、丰地金阳光杂果园、天润生态农业园、东北庄设施农业园区、豫濮花卉生产基地等。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个,建立完善公司加农户的产供销服务体系。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投资500万元植树59.5万株,投资270万元建成濮台路风景林带亮点工程。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完成中小河流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六)强力推进招商引凤借力发展。继续落实“二分之一”招商工作法,创新驻地招商、亲情招商、以商招商方式,充分发挥上海、台州等招商办事处的桥梁作用和10个专业招商团、35个招商小分队的主力军作用,落实兑现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全员参与、全民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带动力强、辐射力大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和关联度高的配套性项目,力争招商引资签约合同额达到100亿元,引进市外资金实际到位23亿元,利用境外资金实际到位2000万美元。

(七)强力推进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积极发挥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实验区的示范作用,积极推进东北庄杂技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做好东北庄杂技之乡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杂技博物馆“五一”开馆,杂技故里文化街投入运营,完成文化广场、澶水河和澶水湖景观工程和温泉度假区项目建设,形成3A级景区的基本框架。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完成区实小综合楼改造、金堤路小学教学楼改造和华龙区二中学生宿舍楼、餐厅等项目建设任务;改造提升岳村乡田村中心小学、长庆路小学、黄河路小学等薄弱学校;新建中心幼儿园3所。通过“三个三分之一”,即以2011年为基数,压缩三分之一的科级单位公车购置支出、领导干部外出考察支出和会议支出,实施校车安全工程。开工建设华龙区卫生监督所,改造两乡卫生院,建设标准化接种门诊,实施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项目,消除麻疹病例,加强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搭建城区卫生服务网络平台,拓展社区卫生服务范围,创建国家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和“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6%,基本药物制度向村级卫生室延伸。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分期分批解决环卫工人养老保险问题,将新增城乡贫困居民,特别是失地、少地农民及时纳入城乡低保范围,实现动态管理下的低保应保尽保。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开展省级生态区和省级生态乡办创建工作,创建省级生态乡办4个。开工建设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站、4D宣教基地和任丘办计生服务大厅。投资870万元,解决174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率先在全市提前一年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投资2000万元,改建X008线。投资2.5亿元,开工建设四季花城经济适用房2100套。积极发展科技事业,鼓励支持科技创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切实增强科技进步和创新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建立健全“大排查、大调解”长效机制,妥善处理各类矛盾和问题。抓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全力打造平安华龙。

此外,科学修订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统一论证评审

各乡办产业发展规划和事业发展规划;坚持以项目拉动投资增长、以项目带动开发建设,新上省控重点项目8个、市控重点项目35个,重点打造石油机械装备制造园区、豫北商贸物流园区、高科技园区、龙湖广场、中心商务区综合服务体、东北庄杂技园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七个重点项目群。加大综合治税力度,拓展财政持续增收渠道,提高政府可用财力。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盘活土地存量,超前做好土地储备工作。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坚持引智引才相结合,引进一批高学历、高职称、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加大“三乱”治理力度,严厉打击“三强四霸”行为,优化全区发展环境。落实县级干部分包重点项目责任制,健全台账式管理、考核奖惩、驻地督导等工作机制,严格实行问责问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正气,提高城区居民素质。加强拥军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坚持依法治区,提高全民法律意识。统筹推进民族宗教、审计、统计、史志、外侨、粮食、供销、工商、金融、质监、气象、支重、机关事务管理、家属区管理、社会养老、残疾人等各项工作。

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持续开展“一创双优”活动,坚持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切实提高政府自身建设水平,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牢记宗旨,为民服务。始终牢记为民服务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评判的最终标准,主动深入基层、走进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正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接受监督,依法行政。主动接受法律的约束和人民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制度下运行、在法律下运行。认真贯彻落实区委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深化政务公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设高效廉洁政府,维护党和政府良好形象。

(三)转变职能,提高效能。加强和改善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管理,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项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强化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管理,强化部门联动合作,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提高行政机关效能。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与全区人民风雨同舟,走过了不平凡的岁月;新一届政府将继续秉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全心全意服务广大父老乡亲,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党和组织把我们放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人民的福祉着想,没有理由不奋发有为,没有理由不鞠躬尽瘁!让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团结带领全区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为早日把华龙区建设成为富裕、和谐、美丽首善新城区,为34.7万华龙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新生活而努力奋斗,为实现全市“二三五”目标率先做出更大的贡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