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区政府文件

  • 索引号: J7001-0401-2017-00020
  • 主题分类: 机构设置类
  • 发文机关: 华龙区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 2017-10-12
  • 标题: 华龙政〔2017〕18号 关于编制“十三五”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
  • 发文字号: 
  • 发布时间: 2017-10-12 10:38:00
  • 主题词: 

华龙政〔2017〕18号 关于编制“十三五”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

时间:2017-10-12 来源:濮阳华龙区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濮东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特色商业区发展服务中心,东北庄杂技文化管理中心: 

 为进一步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促进教育均衡、保障教育公平,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依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关于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意见》豫政〔2016〕71号要求,结合我区教育实际,现就编制“十三五”期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和寄宿学校建设专项规划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情况及现状分析

(一)总体情况

华龙区辖9个街道、2个乡,人口36.2万人,全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9所(小学20所、初中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完中1所,其中农村初中3所,农村小学11所)。教职工1799人,在校学生22194人(初中7444名,小学14750名,其中农村在校生人8001人,寄宿生3468人)。

(二)现状分析

“十二五”期间,根据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规划,结合校舍维修长效机制工程、标准化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科学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先后投资8000多万元,改扩建区三中、区四中、区五中、田村小学、东北庄小学等一批学校,同时还实施了校舍维修长效机制工程、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工程、网络班班通工程、旱厕改造工程、取暖工程等。集中力量解决薄弱学校基础设施,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缩小了校际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教育发展差距,持续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随着农村规划调整,学校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我们要提前谋划布局,更好地为广大农村适龄学生服务。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保障农村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满足部分学生寄宿需要,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推进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实现我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持续、健康发展。

    三、调整原则

    1、坚持以学生为本、就近入学的原则。要从服务人口、服务半径、上下学时间等方面合理确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网点设置标准,方便和满足学生及家长需求。要在坚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

    2、坚持统筹规划的原则。要适应城镇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根据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以及当地地理环境、交通状况、教育条件保障能力、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统筹规划撤并和恢复教学网点,既要提高教育质量,又要方便学生就近入学。

    3、坚持先建后撤的原则。确因生源减少需要撤并学校的,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意见,严格履行撤并申报和审批程序,学校撤并要坚持先建后撤,平稳过渡,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布局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

(一)农村小学布局规划及寄宿制学校规划

华龙区现有农村中小学14所,其中小学11所,初中3所,在校生8001人,寄宿生3468人,到2020年继续保留现有小学、初中。新建小学1所、初中1所,迁建小学1所,新增学位4560名;改扩建小学1所,初中2所;改扩建寄宿制小学2所。

(二)年度规划

1.2016年度

新建濮东中学,占地3.5万平方米,建设规模48个教学班,容纳2400名学生,建筑总面积2.7万平方米,总投资9500万元。

改扩建第四中学教学楼,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总投资450万元。

2.2017年度

迁建东北庄小学,占地4000平方米,建设规模12个教学班,容纳540名学生,教学楼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450万元。

改扩建第三中学教学楼,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450万元,

3.2018年度

改扩建孟轲小学综合楼,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450万元。

改扩建田村小学为寄宿制小学,计划投资150万元,新建学生餐厅1400平方米。

4.2019年度

改扩建孟轲小学为寄宿制小学,计划投资100万元。

5、2020年度

新建文化路小学,规划占地63亩,48个教学班,可容纳2160余名学生,建筑面积156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4500万元。

五、工作措施  

 (一)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国发〔2011〕22号)要求实现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高于财政性经常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平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区财政将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支持力度;依法足额征收和管理使用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按规定比例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教育资金;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确保全部用于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大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逐步提高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各项教育投资项目必须按照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实施。

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后,撤并学校仍由乡(镇、办)教育部门统筹使用,其教学设备、仪器、图书要“物随生走”,归并到新校使用。校舍是宝贵的公共教育资源,在农村要充分利用闲置校舍改扩建幼儿园,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确实不需要的校舍,要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置,处置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国库,支出按照履行职能需要由财政统筹安排用于布局调整中保留学校的建设,严禁私分或挪作他用,坚决杜绝教育资源流失。

(二)提高工作效益,积极稳妥实施。教育部门新建、撤并学校,要广泛听取意见,严格报批程序,要正确处理好规模办学和方便群众、减轻农民负担的关系,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坚决杜绝适龄儿童辍学现象的发生。各乡(镇、办)要按照区规划方案要求,解决好学校设点布局工作中的有关问题。要紧密结合实际,提高工作效率,稳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三)合理调配安置中小学教职工。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后,要按照“总量控制、城乡统筹、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合理调配安置中小学教职工。在同一区域内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互补余缺,对中小学布局调整撤并学校的教职工要统筹考虑、统一调配,符合安置条件的要及时安置,不符合条件的要通过培训、转岗等办法,及时妥善安排。要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机制。

(四)建立中小学学籍档案管理系统。要根据学生流动和变化趋势,建立中小学学籍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及时掌握学生流动情况,并根据学生流动情况,完善生均公用经费、“两免一补”等经费分配管理办法,做到“钱随生走”,减轻流入学校的经费压力,改善流入学校的办学条件。

 (五)大力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要把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作为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并采取新建、改扩建等措施,切实抓紧抓好。要依据国家标准保证学校用地,按照配套、安全、实用、经济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地建设学生宿舍食堂、教职工宿舍及饮用水、医务室、厕所等配套设施。要充分考虑寄宿制学校办学成本较高、教职工需求较多的实际情况,在公用经费补助、教职工编制核定等方面向寄宿制学校倾斜。

六、加强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调整中小学布局,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积极参与。据此,区政府成立由区长任组长,主管教育区长任副组长,教体、财政、国土、建设、发改、审计等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各有关乡(镇、办)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为确保布局调整工作的落实,区政府把中小学布局调整任务层层分解,下达到各有关乡(镇、办),并签订责任状。对各有关乡(镇、办)的工作进展情况,领导小组将组织力量定期进行检查督导。 

(二)统筹协调,密切配合。教育部门要统筹中小学布局调整,搞好学校布点规划,在政府领导下大力推进此项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把中小学作为城乡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根据城镇化需要,从城镇功能配套和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出发,会同教育部门搞好城镇学校布点;国土资源部门要根据“先学校用地、后开发用地”的原则,保障教育用地,及时办理用地手续;财政部门要切实增加投入,支持城乡教育设施建设;编制部门要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满足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合理安排调配中小学教职工。

(三)加强监督,严格考核。区政府及教育、发展改革、财政等有关部门将加强对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考核和监督检查。各相关部门要做好宣传工作,为政策落实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乡(镇、办)要将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定有关政策,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区政府将建立激励机制,促进调整工作的实施,把调整任务逐级分解,建立目标责任制,纳入目标和政绩考核内容,确保全区“十三五”期间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顺利完成。

             

                         2017年10月10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