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办:创新党建工作“七有”新理念
今年以来,建设办坚持党建领航的总体思路,树牢“干在实处”的工作意识,按照“互动联通、融合发展”的工作模式,集中力量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有力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
结合疫情抓党建,让党建工作“有魂”
今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社区同志冒着生命危险,战胜心理恐惧,逐户排查武汉返乡人员。对疫情严防死守,合力防控,根据市、区组织部门要求,成立临时党支部36个,由党小组长、居民党员、报到党员、热心居民、志愿者等,组成“红色义工”,在村、小区出入口设置党员先锋岗,悬挂党旗,创作了“英雄赞”和《坚持党的好领导》《沁园春·战瘟神》等多个文艺作品,用“红色文化”为党旗增辉,积极开展防控值守等工作。
坚持条块互补,让党建工作“有形”
在社区,着力构建上下联动、左右贯通的党组织体系。纵向上,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联动的党组织体系。横向上,以形成互联互通互补的党建格局为导向,建立了物业公司、文艺团体等党支部,加强党组织在基层的“红色覆盖”。建设办共成立社区党总支8个;各类党支部109个,其中,小区(网格)党支部87个,设置楼栋党小组355个,管理居民党员3462人。
强化阵地建设,让党建工作“有磁”
加强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阵地建设是关键。一是建设办通过与市环卫局协调,将石化路西段废弃垃圾中转站移交石化社区无偿使用,新增办公面积200多平方米,预计8月初完成总体提升。二是加快协调居民小区党支部活动阵地,通过整合原物业服务站,发动党员出谋划策,为46个党支部协调、打造了“红色阵地”,为发挥党组织、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提供了更丰富的空间、资源。
破解难题办实事,让党建工作“有为”
坚持一核多元,把“党建+N”的制度优势转化成为民办实事、服务解难题的社会治理优势,知民意、化民忧。针对居民关注的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问题,按照急需改造的老旧小区——无主小区——有主小区——有物业小区的顺序,分阶段指导建立红色业委会。改造前,由社区党总支牵头,小区党支部和业委会逐户走访,征求业主意见,并签订《征求意见表》。 启动改造之后,对改造意愿强烈的内容进行汇总、公示,并与设计公司对接。今年启动改造提升的3个小区,业委会正在带领业主和设计单位商议改造内容,2021年计划改造提升的58个小区,征求业主改造意愿的工作已经完成80%。
抓好党员教育管理,让党建工作“有色”
严格按照“双推双评三全程”和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等规定,今年上半年共发展党员3名,其中,非公企业人员1名,农村党员1名,物业公司党员1名。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99周年,建设办开设“红色讲堂”,讲授专题党课,讲述红色故事,开展为新成立的17个小区(网格)党支部集中授旗,带领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导等活动。
推进村改居党支部优化提升,让党建工作“有力”
一是提高村党支部书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落实村党支部书记县乡两级备案管理制度,“一人一档”建立了标准化个人档案。二是全面落实“大抓基层大抓支部质量提升年”行动,指导各村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开展“五星”党支部创建和离任村干部审核认定等工作。三是切实加强对驻村第一书记的规范管理,配合组织部完成对区派驻村第一书记的考核。
提高信息化水平,让党建工作“有智”
注重提高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在用好网格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的同时,从“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和承接市城市管理局五级网格试点中,及时总结经验和问题短板,投资30余万元,提升了建设办党建指挥联动管理平台。通过网格化管理、信息化平台、精细化服务,进一步加强和创新“三无”小区治理,力争做到城市管理高效率,服务居民零距离。